「享什么福?不过是换个地方做活罢了,不过离得爹娘兄弟近些,能享点儿天伦之乐就是了。你们也别着急,都是三等丫头,林姨娘再迁怒也算不到我们头上来,到时候换个主子伺候而已。」丫鬟崔C不无得意的说。
「换个主子,也不知有没有卫姨娘这么好说话的?她是个厚道人,从没对我们红过脸,那年我妹子病了,她还赏了我几两银子呢。」丫鬟A说。
「老实是老实,可也太懦弱了些。我们这屋里是没礼的,旁人爱来就来,院里的婆子媳妇也敢暗地里算计姨娘,她一味的忍让,也没落着好,除了蝶儿姐姐,谁又敢为她出头抱不平?谁又念着她的好了?我说做主子的呀,就该有些主子的款儿来,想要事事做好,不过是不辨是非罢了。」丫鬟B说。
这些话题太沉重了,很快丫鬟们就把关注点转向崔C小姑娘的终身大事问题,一时间院子里又轻快起来。姚依依同学仰面躺在床榻上,看着雕花架上的青萝帐发呆,这种没头没尾的聊天,她已经听了十几天了,目前她这个身体是盛府里的六小姐,芳名叫做盛明兰。
一个没了依靠的庶出小姐,如今又似乎有些烧坏了脑袋,呆呆傻傻的不会说话,下人们自然全不放在眼里,加上这段日子盛府里鸡飞狗跳的,不是忙着搬家,就是忙着收拾银钱,一些老妈妈和管事媳妇都忙得脚不沾地,就没人看管这帮小丫头了。而她们大多是家生子,年纪不大,家长里短却最清楚,这些三等丫鬟本就规矩不严,闲磕牙时也从不避讳,这倒便宜了姚依依,这十几天宛如听连续剧一般,把这盛府里的鸡毛蒜皮听足了两耳朵。
盛明兰的亲爹,也是这盛府的当家老爷,名叫盛紘,两榜进士出身,目前官居正六品,即将升迁为登州知州。他原是庶出,西院的那个老太太是他的嫡母,他有一妻N妾,不要问姚依依有几个妾,那几个小丫头讲故事忒没条理,听得她也不甚清楚。
先讲那一妻,盛府的正房太太王氏,原是户部左侍郎家的小姐。这门婚事说起来是盛紘高攀了,王家是世代簪缨的官宦世家,而当时盛家的老太爷,也就是盛紘的老爹已然挂了,他不过是个小小的进士,不过没关系,有盛老太太在,她的出身比王家更好,是勇毅候爷府的嫡出大小姐,加上去世的老太爷曾是名动天下的探花郎,所以王家老太爷抓着头皮考虑了再三,这门婚事就成了。
婚后王氏育有长女盛华兰小姐,芳龄刚可以说亲事;长子盛长柏先生,大约是小学毕业前后那个岁数;下边还有个小女儿盛如兰,好像和姚依依目前的这个身体差不多。
再说那N妾,第一个要讲的当然就是名震江湖的林姨娘(鲜花掌声有请),她虽然也姓林,但却比黛玉妹妹强了不止一点半点,她们俩的实力简直不在一个档次上,就好像叶玉卿和王祖贤的距离。黛玉妹妹徒有祖母的庇护和老爹的家财,混到最后只落得个香消玉殒,可瞧瞧人家林姨娘,寒寒酸酸的进了盛府,白手起家,硬是把一个受压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建设成为一个初步发达国家,圆满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小康的转型,简直比改革开放的成果还惊人。这位林女士育有一儿一女,盛长枫先生和盛墨兰小姐,年龄不详,大约处在盛长柏和盛如兰的中间区间。
好像还有一个萍姨娘和香姨娘,其中香姨娘有个儿子,叫盛长栋,年龄还是不祥,至於其他没有子女的姨娘,姚依依就不知道了。请不要责怪姚依依这样消极怠工的穿越态度,实在是她的穿越着实悲催了些。
看过《壹号法庭》系列港剧吗?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爱恨情仇,多么有挑战性的职场。看见那个身披律师袍的美女了吗?不,不,姚依依不是那个律师。看见律师前方那个刚正不阿的法官了吗?不,不,姚依依还没这个资格。请大家顺着视线往下移,法官右下方有个埋头打字写东西的哥们,对了,姚依依就是一个光荣的人民法院书记员。
从XX政法大学毕业后,姚依依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杀过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终於成功的进入一个离家很近的地方法院任职,这个铁饭碗让要好的女同学们都羡慕不已。法院由立案庭、刑事庭、民事庭、审监庭和执行局组成,姚依依有幸被一位热衷於组建娘子军的老太看中,点入最繁忙的民事庭里当书记员。
法院的工作和港剧里的完全是两码事,姚依依在庭上不需要说话,不要判断,除了不断记录列证,她几乎可以算是隐形人,不过最后判决书上倒会有她的名字,经手事务中最多的就是分家产和争遗产,这让姚依依年轻的心灵饱经沧桑。
不过偶尔姚依依也会遇见一个帅帅的律师哥哥和很有气质的检察官哥哥,可惜在气势凌人的美女律师面前,姚依依丝毫没有发光的机会。於是在那两位哥哥双双传来有女朋友的那天,心灵得到昇华的姚依依英勇的向法官老太表示,愿意和她一起去支边一年。
有一种叫『马上法庭』的,对於那些贫困山区而言,交通极其不方便,进城去一次得好几天甚至一星期,如果原告没有秋菊女士的毅力,通常会息事宁人,於是就有了这种『马上法庭』。早期的时候,敬业的法官会带着小组成员,牵着几匹马或骡子,扛上所需的文件印章等东西,徒步走村串岭去那连车子也开不进去的地方,按照传票去当地开庭,总而言之这是很苦的差事,当地的法庭往往人手不够,於是需要周边城市的法院支援。
姚依依的顶头上司老太,差一口气就能评上副厅级干部,於是她咬着牙要去,可单位里其他女孩子可不愿意,没有男朋友的急着找,有了男朋友的紧着盯梢,谁也不肯去,这时姚依依挺身而出,老太顿时感动得内牛满面。
当了十几年妇女主任的姚妈一听见女儿这个决定,当场就要拉女儿去医院检查脑子,在大城市打拚事业的能干哥哥往电话里一通爆吼,只有政府单位的姚爸思想崇高,觉得女儿十分有理想有道德,细细分析了支边的利弊之后,姚妈才缓过来。
其实姚依依并不是冲着一年后有可能的升职机会去,她只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太一板一眼了,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读完小学中学大学,然后工作,将来结婚生子,一辈子都在一个按部就班的环境中生活,日子固然舒服,可却少了必要的人生阅历,她希望能去不同的地方看看走走,了解和自己生活的不同世界的人们。
一年后,姚依依吃尽了苦头,带着满心的满足和骄傲,终於可以回城的时候,当地突然连日暴雨,好不容易一天雨停了,老太连忙带上组员开着一辆面包车急忙赶路,途中,她们遇到了天杀的泥石流。
躺在床上,换了壳子的姚依依同学只想说:保护山林,人人有责,乱砍乱伐,断子绝孙。
---------------
作者有话要说:
关於语言,读《红楼梦》也好,还是其他话本小说,会发现有一个语种,叫做“官话”。当时并没有普及普通话,那么天南地北的官吏上任之后,如何沟通呢?海瑞同志(明朝人)是海南人,据说海南方言不比爪哇国语好懂,那么他的上司和同僚怎么办呢?打手语吗?为了解决这种困难,普通话的雏形“官话”就渐渐出来了。
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大多在北方(南宋除外),尤其是明清两代更是北方京畿重地,於是就在北京话的基础上混合了一些其他容易理解的方言,形成了一种共通的官场语言,后称“官话”,要当官先得学说官话。
一开始,官话只是官员们说的,后来女眷们在交际中也开始使用了,继而一些官宦人家和有身份的士绅人家中的下人仆役也被要求说官话,以能够更方便的为主人服务。
读话本小说时会发现,大户人家买来小丫头小厮,都要调教一番才开始使用,调教的项目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说话。
比如曹雪芹的家族在江宁织造任上干了好几十年,整家人也都在江南住了那么久,可曹府内使用的还是京味官话,也没有去学好听的吴侬软语,因此不论某个官员调职到哪里,山东也好泉州也好,内宅里的女人们说的话还是差不多的。
而这种语言,对於我们现代人而言,能听得懂,却未必会说得利索。(大约如此,请勿深究,如要深究,务请淡定。)
---------------
PS:老子娘,指父母双亲。
忒(ㄊㄜˋ),过分、过甚。通「太」。